【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大會】──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 陳菊 發言全文

431718609_794341979388055_3093344309123259433_n

2024 年 3 月 11 日,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政治受難者團體聯合工作小組,以及多位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不同學術單位與社團組織的專家學者們,超過 520 多位發起人,於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大會」,一起倡議發起「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期許「白色恐怖記憶日」的設置,能深化歷史意識,讓世世代代認識白色恐怖的錯誤與不正義,讓悲劇不再重演。

──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 陳菊 發言全文──

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說過:「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轍。」

因此如何讓白色恐怖斲傷人權的歷史成為社會的集體記憶,讓過去所發生的「永遠不再」發生,我們除了體認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對人性尊嚴的侵害,同情受難者的遭遇之外,更需反省國家系統性暴力的本質,時時提醒著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

▌加拿大經驗

國家人權委員會在去年 10 月前往加拿大國家真相和解中心參訪,他們在 2021 年訂立 9 月 30 日是「真相和解日」,也是「橘色衣服日」,這是紀念加拿大政府在 19、20 世紀強迫 15 萬原住民小孩去念寄宿學校,採行同化政策所帶來的傷害,並同時悼念 6,000 名喪生或失蹤者。加拿大認為公開紀念是追求和解的重要過程。

當時我們走在加拿大校園,看到旗桿或建築上都有橘色的標誌,搭乘加拿大航空班機,空服員也帶著橘色標誌,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紀念日。

▌台灣的政治受難者:一群政治失語的人

在台灣,我們經歷全世界最長時間的戒嚴,從 1949 到 1987 年,總共 38 年,有 22,028 人接受政治審判,1,048 人被判死刑,台灣卻沒有一個紀念日?

他們付出他們的青春歲月、摯親家人,在威權統治之下,堅持著信仰,在每個位置以不同的形式與獨裁者對抗。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必須讓後代的人理解在「每一個社會的每一個艱難時代中,也都存在著這樣的少數人,他們不屈不撓,即使沒有立即改變他們的社會,但也一棒接著一棒,前仆後繼的啟發了後代,最終帶來民主的果實」。

胡子丹前輩曾經說:「現在比白色恐怖更恐怖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過去的事情,還以為是假的!」

▌面向過去、思考未來

因此,今天的「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不是要去記憶仇恨及痛苦,而是要去「記憶」與「理解」這塊島嶼上的另一群人的生命故事。只有記憶過去、理解他人,才能讓台灣人民在相互尊重、包容的基礎上,共同前進、深化民主。

近年來,聯合國更進一步強調集體記憶保存的重要性。聯合國「促進真相、正義及賠償」特別報告員薩爾維奧利(Salvioli)即強調,集體記憶的保存,是轉型正義的第五根支柱,更是使社會擺脫仇恨和衝突,並邁向和平文化進程的重要工具。

今天這個發起活動,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記憶日」,這是這群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最微小的請求。

國家人權委員會也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思索「共同的未來」,讓每年的5月19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攝影:潘俊霖

#白色恐怖記憶日
#歷史記憶
#永遠不再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社會連署
https://forms.gle/GPPg1XbKd19KgxGg7

本篇發表於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