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英國結束對香港長達165年的殖民統治,移交香港主權給中國。
19世紀英國國立達到頂峰,建立遍及全球各洲、號稱「日不落」的殖民帝國。基於通商貿易考量,英國亟欲打開人口眾多的中國市場,多次與清帝國發生軍事衝突。
英國與清國先後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由清國割讓香港與九龍半島給英國。到了19世紀末期,清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了拉攏英國牽制日本,因而同意租借九龍半島以北的土地、島嶼(亦即今日的香港新界)給英國,為期99年。
經過三次割讓與租借,逐漸形成今日我們所熟悉的「香港」。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香港發展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二次大戰期間,香港遭受日本入侵佔領,戰後英國重新控制香港地區。隨著中國內戰局勢明朗化,英國在1950年1月6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作為回報,中共擱置香港歸屬爭議,默認英國對香港的統治事實。
戰後殖民地獨立浪潮風起雲湧,印尼、馬來西亞先後獨立建國。英國原本有意在香港實施政治改革,開放港人更多自治權利,藉以換取港人支持英國統治。
然而,中國政府早在50年代就開始干涉英國對香港的統治,諸如總督民選、增加市政局議員民選席次等改革方案,中國都曾經施壓反對。
主導中國外交政策的 #周恩來 甚至懷疑,英國推動香港政治改革,是有意鼓動港人獨立意識,抗拒中國共產黨收復香港。
聯合國大會在1960年第1514號決議通過《#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肯認殖民地人民自決權利。中國擔憂香港人發起獨立運動,因此對香港歸屬問題的態度轉趨強硬。
中國官方公開否認英國與清國簽訂條約的有效性,不承認英國擁有香港主權,也主張香港並非英國殖民地,而是被「帝國主義佔領的中國領土」。
1972年,聯合國大會為了落實殖民地獨立宣言,成立特別委員會研議全球殖民地名單。中國運用常任理事國的影響力,強力運作將香港及澳門排除於殖民地名單之外,全面防堵港澳人民行使自決權。
由於英國與清國簽訂的租借合約將在1997年6月期滿。1980年代初期,中、英雙方就香港歸屬展開談判。最初,英國主張區分香港的「#主權」與「#治權」,前者轉移給中國,但英國則繼續維持對香港的統治,但是中國拒絕接受英方的提議。
另一方面,雖然英國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獲勝,但是該次戰爭凸顯英國已難以維持長期、大規模的海外作戰。面對中國不惜以武力進犯的強硬態度,英國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選擇退讓。
1984年英國與中國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在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英聯合聲明確立香港受中國統治的命運,然而,共產主義中國如何治理資本主義香港?成為舉世關注焦點。
中英聯合聲明後隔年,中國開始研議起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期間 #鄧小平 公開宣稱,基本法將會以明文確保「一國兩制」,維持香港現行經濟制度、法律及生活方式,並且給予香港人民高度自治權利:
「#馬照跑、#舞照跳。」
「#五十年不變,我們說這個話是算數的。」
1990年4月4日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基本法》,但是至關重要的香港特首與立法會議員選舉方式,基本法雖明文規定以普選作為最終目標,但是卻以「循序漸進原則」為由,以近乎空白授權的方式,交由中國官方主導。
此舉為後來中國片面改變香港現狀,埋下伏筆。
歷史告訴我們,共產黨的話,再好聽都不能信。所謂「#一國兩制」,從來都是共產黨的謊言,中國統治香港不久,便開始改變現狀,透過收編及鎮壓兩手策略,逼迫人民服從共產黨極權統治。
2003年香港特首彭建華應北京之命,首次推動制定 #基本法第23條,授權特區政府得以國安為由限制、禁止人民政治活動,並且對有國安疑慮的香港人,得以直接進行搜查、逮捕。
該次立法引起香港人民危機感,超過50萬港人走上街頭抗議,迫使董建華撤回法案。但是中國政府透過法律戰,透過魁儡特首、橡皮圖章議員作為鷹犬,立法限縮香港人民權利的意圖,已經浮上檯面。
獨裁者習近平上台後,無視香港人落實普選的民意訴求,加強鎮壓香港民主運動。2014年「#雨傘革命」、2016年抗議人大釋法、2019年「#反送中」抗暴運動,港人多次奮起抵抗,卻難以阻擋中國共產黨將魔手伸入香港。
歷史告訴我們,對於獨裁國家的任何妥協,終究無法換取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