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彭清靠誕生日

220504

彭清靠(1890年5月4日-1955年),高雄鳳山人。1907年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2年取得醫師資格,成爲馬偕醫院的首批合格醫師。1933年前往日本專研婦產學,回台後在高雄開設婦產醫院。二戰後,於1946年被選爲第一屆高雄市參議會議長,曾主持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此後對中國國民黨政權深惡痛絕。其子為前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主任與台灣獨立運動先驅彭明敏。

他出生於清貧的傳教者家庭,因承親朋的援助,讀醫學校成為醫師,經濟上得以小康,但對金錢淡泊,未有顯著的業績,有的只是平實的信仰。他的一生努力充實自己,全力照顧家屬。對病人、對社會、對教會也真誠盡其所能,熱心服務,是一個平凡的開業醫師,也是一個平凡但堅實的基督徒。

▌第一批馬偕醫院醫師

彭清靠的父親彭士藏,出身台灣鳳山縣縣城(今日高雄市鳳山區),受道於台南巴克禮牧師,是熱心的傳道者,於澎湖、屏東、嘉義、阿里港等地傳教。由於父親經常更換工作的地方,彭清靠直至16歲才就讀阿里港公學校(日治時期的國小),因天資聰穎、成績優異,學校決議讓他跳級,就讀三年即畢業。

彭清靠18歲考入總督府醫學校,23歲畢業後取得醫師資格,其就讀醫學校期間,學費全倚靠親朋好友借貸或資助。取得醫師資格那年,馬偕博士創設於滬尾(今日淡水)的偕醫館遷到台北設立馬偕紀念醫院,他成為該院第一批醫師之一,由宋雅各(Dr.& Rev.J.Y.Ferguson)院長指導。

在台北醫學校及馬偕醫院期間,彭清靠為雙連教會的會友,因緣際會之下認識陳溪圳牧師的妹妹陳金英小姐,兩人於1915年在大甲教會結婚,由張金波牧師證婚,生有一女三男。

▌在大甲與高雄行醫

1914年,彭清靠於台中州大甲街開設「德仁醫院」行醫,開業至1933年。19年間以仁慈、愛心照顧病人,特別是對窮苦人家經常免費治療,於大甲街甚得人望,並擔任大甲教會的執事、長老,對教會事務大力支持,也與日本的聖教會許多牧師頗有來往。

1933年,他結束大甲的醫業後,舉家前往日本東京進修,研習婦產科兩年。1935年返台後,在故鄉鳳山附近的高雄開設「彭產婦人科醫院」,當時高雄僅有一家日本醫師開設的私人婦產科醫院。到了二戰末期,他被徵召編入救護團,因而獨自留守醫院,1945年2月27日高雄遭美軍大空襲,醫院全部燒毀,而高雄的醫院是他從日本返回台時,以所有的錢加上向信用組合(合作社)借款所購置的,是當時他所有的一切。

▌二二八事件

二戰結束後,彭清靠因在地方上享負盛名,1946年被選為高雄市參議員,並獲選為議長。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彭清靠參與民間協調工作、主持228事件處理委員會,當時他與市長及三位市民代表前往高雄壽山與要塞司令彭孟緝見面,要求中華民國軍隊停止濫殺無辜卻慘遭綑綁。

在被拘禁期間,彭孟緝已派軍隊下山,在市府會議室等待談判結果的參議員及市民代表紛紛受到掃射,死傷無數,而高雄中學的學生及火車站前的市民也遭受極大犧牲。彭清靠深感理想主義者被出賣的悲痛,自此對於中華民國殖民政權深惡痛絕,從此不再碰公共事務。事後更告戒其子彭明敏永世不要成爲中國人。

▌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

彭明敏曾在其自傳《自由的滋味》中描述二二八事件對父親的影響:

委員會決定要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禁止他的士兵再繼續射擊市民或威脅委員會。他的巡邏隊每看到台灣人集合在一起,便隨意射殺。父親率領的代表團是要前往要求彭孟緝撤退那些巡邏隊,而在地方領導者應陳儀要求而集會討論改革建議期間,將軍隊暫留駐軍營內,不准外出。

高雄要塞司令部設立在一個能俯視全市和港口的山上。當我的父親和其他代表一進入司令部營地,他們立即被逮捕,並以繩索捆綁。其中一個代表凃光明,是一個衝動的人,他是由大陸回來台灣,曾一度在蔣介石死對頭汪精衛之下做過事。此時,凃忽然破口大罵蔣介石和他所任命的陳儀。他便被帶離代表團,以鐵絲取代繩索捆綁起來,鐵絲並以老虎鉗旋緊,直到凃痛極慘叫。經過一夜苦刑之後,凃被槍殺了。

父親和其他代表隨後又被繩索捆綁,在頸後打結,士兵不停地用刺刀指向胸部。他們也等待著隨時被槍殺。但是,在隔天父親忽然被釋放回家。這是因為彭孟緝出面干預,表示仁慈說:我們知道彭先生這個人是好人,我們沒有理由傷害他。

父親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裡。他有二天沒有吃東西,心情粉碎,徹底幻滅了。從此,他再也不參與中國的政治,或理會中國的公共事務了。他所嚐到的是一個被出賣的理想主義者的悲痛。到了這個地步,他甚至揚言為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稱自己是華人。

#歷史上的今天 #5月4日
#彭清靠 #二二八事件 #彭明敏

📝編纂:林志鴻(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