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明(Watan Tanga),1930 年 1 月 16 日生,出生於桃園縣復興鄉(今桃園市復興區),溪口部落的泰雅族人,曾就讀新竹工業學校化工科、建國中學。
#家族為原住民權益努力奮鬥
林昭明出生於泰雅族頭目家族,祖父瓦旦.燮促(Watan Shetsu),在清代被推舉為「大嵙崁青山番」總頭目,叔叔林瑞昌(Losin Watan),原住民運動先驅,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國民政府敗退來台成為國民黨積極拉攏原住民菁英之一。
林瑞昌戰後初期擔任台灣省參議員,1947 年帶領族人發起「#還我土地運動」,1951年發生國民黨所羅織的「#高山族匪諜案」,他遭到國民黨以叛亂及貪污之罪名濫訴槍斃,年僅五十五歲。林瑞昌與林昭明叔姪二人乃至整個家族,都為了改善原住民生活而努力。
#受到啟發成立「#台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
1948 年,林昭明考取建國中學,時任角板山衛生所所長的林瑞昌,因受聘為省政府諮議,因此林昭明與叔叔林瑞昌一同北上,同住於羅斯福路一段的山地會館中。
因林瑞昌具威望的原住民政治領袖之故,常有朋友來家中交流、討論時事,所以林昭明與簡吉(左派人士,曾參與農民運動,任共產黨台灣省山地工作委員會書記)曾有數面之緣。
有次簡吉到家中拜訪,等待林瑞昌回來期間與林昭明攀談,聊天中詢問到對於「#高砂族」一詞的看法,林昭明開始思考「高砂族」所代表的意義,從字面上來說的確會讓人有種不悅,並認同簡吉提出使用「蓬萊」取代高砂。
1949 年,林昭明與高建勝、趙巨德等原住民青年人建立「台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並喊出「自覺、自治、自衛」口號,串連起全台各地的原住民青年,思考如何保存族群文化、維護族群生存的學生團體。
#無端遭抹紅
1950 年,國民黨當局偵破「#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一案,當局開始通緝殘餘共產黨人士,簡吉等人開始逃亡,逃亡期間簡吉通知林昭明暫停一切活動隨即便失去聯繫。
1952 年 9 月 6 日,林昭明遭到逮補,被送往台北刑警總隊,一個禮拜後被送往北所進行偵訊,在北所遭到長時間疲勞偵訊。過程中不斷詢問「是否有加入共產黨?」,如果沒有為什麼簡吉跟陳顯富的口供三番兩次提到你?
林昭明口述提及,「台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組織是山地知識青年本於民族自覺、自治精神成立,沒有任何叛亂行為,當年罪行全是嚴刑審問、疲勞偵訊下被迫承認。」
鄭雅如(中研院研究員)《課本沒教的臺灣史:故事就從一位泰雅族少年說起……》文章內提及:『比對共產黨員陳顯富的證詞,以及林瑞昌等人前後作為,這顯然只是臺共單方面的構想與計畫,這個組織在現實中根本不曾存在;而林昭明等青年組成的「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只是站在原住民族立場思考如何保存族群文化、維護族群生存的學生團體,卻在共產黨的片面認知與國民黨屈打成招下,被指為依附共黨的外圍學運團體。』
1954 年 4 月 4 日,遭控「預備於匪幫攻台時為內應」,被判處 15 年有期徒刑。林昭明先後被送至青島東路西所的軍人監獄,不久後再移送至安坑軍人監獄。服刑期間,在洗衣工廠擔任曬衣工,後來送到青島東路手工藝廠外役。憑著好手藝及老實的個性深受獄方信任,後來擔任伙食委員協助採買食材。
#獄後生活不易
1967 年,服刑期滿獲釋,儘管獲釋但時時刻刻都遭到特務監控,背負著前科的他找工作十分不易,最後決定回到山中部落務農。
婚後林昭明與妻子決定共同北上打拼,與合夥人共同投資開設過玩具工廠,經營七年後與和夥人理念不合決定拆伙結束營業。隨後憑藉著優秀的化工背景以及會說日語,順利在陶瓷公司任職,在職期間經常前往日本出差,將最新的製陶、製釉技術帶回台灣。
退休後林昭明平時會去兒子的餐廳幫忙,在閒暇時間收集、專研大量原住民歷史資料,特別是泰雅族的歷史文化。在解嚴後,更關心原住民相關運動,與堂兄林茂成(樂信·瓦旦之子)共同推動原住民口述歷史,並為樂信·瓦旦平反。
#退休後仍為原住民權益持續努力
林昭明談起父祖輩到自己這一代,三代人歷經清朝、日本殖民與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下,除祖父外其他的家人為此都付出了生命,就連原住民的土地也被強佔,被迫從大豹社遷居到角板山,到現在也還沒拿回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強忍著淚水地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手牽手,一起走?」
林昭明晚年病痛纏身,但仍不遺餘力經常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活動。2018 年 10 月 5 號,促轉會公布撤銷名單,撤銷林昭明罪名,隔年 1 月 23 日林昭明逝世,享年 89 歲。
📝編纂:吳聲賢(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白恐人物誌 #白色恐怖 #林昭明 #林瑞昌 #台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