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戰敗中華民國代管台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有鑒於台灣本為日本殖民地,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日本佔領區,故無法立即派遣當地政府官員處置相關事宜。
因此,在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相繼擬定「臺灣省收復計畫綱領」、「臺灣省收復計畫大綱」、「臺灣省占領計畫」等計畫。
最後,決定建立「前進指揮所」,先行了解台灣戰後局勢以及與日本總督府洽談受降及後續管轄問題,以便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進行後續工作。
#戰後台灣面臨政治真空期
雖然日本宣布戰敗,從而失去對台統治權,但是在台日人及軍隊短時間內也無法立即返回日本。
因此從日本投降後到國民政府前來接收台灣前,依舊持續運用當地統治機關管理台灣民眾,同時制定一系列相關措施。
例如安定台灣金融秩序頒布「戰局急轉直下有關維持島民相關措施」、為了防範戰後台灣社會不安鉅變,警務局和各州警察部也增設警備課穩定治安,渡過這段「#政治真空期」
#緊急派遣第七十軍前往台灣
日本宣布戰敗後,第七十軍奉命前往浙江省進行日軍受降事宜,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緊急派遣第七十軍前往台灣進行協助受降相關工作,聽聞駐台日軍第十方面軍有大約二十二萬人左右,其中仍有少部分少壯派日本軍官拒絕投降,因此國民黨軍隊已有心理準備,登島後將進行登陸作戰。
1945年10月初,在寧波當地短暫地簡易整補完後,13日隨同美軍海軍第七艦隊從寧波港出發,經過四日的航行,於17日早上11點從基隆港登陸。
#第七十軍登陸台灣
1945年10月17日,陳孔達將軍率領第七十軍接收台灣,滿載士官的船艦緩緩駛入基隆港,意外的是,艦上的官兵們沒有見到他們預想中的反抗,而是看到岸上民眾一片歡騰,熱烈歡迎著欣欣嚮往的「祖國」第七十軍的到來。
現場萬人空巷甚至有民眾特別從南部上來,就只是為了一睹傳說中「祖國」國軍風采。我們也可以從當時台灣的報紙中窺知一二。
在《#臺灣新報》民國34年10月18日的報導中寫到『步武堂堂意氣沖天國軍昨日抵台,歡迎之萬眾感激欣然』
#心中祖國國軍幻想破滅
儘管一開始下船的官兵服裝整齊,但之後下船的官兵不僅衣衫襤褸穿著十分寒酸,更有士兵背著鍋碗瓢盆、雨傘甚至挑著扁擔等雜物,跟台灣人平時習慣看到威風凜凜紀律嚴明的「皇軍」相差甚遠,許多民眾感到難以置信這樣的軍隊居然能夠擊敗皇軍。
然而,對於台灣人來說,終於結束了這五十年來日本的統治,他們認為自己不再是殖民地的被統治者,而是「未來國家的主人」。
台灣的漢人文化加上日本殖民統治,讓台灣人不斷加深「祖國的情懷」,加上資訊不對稱,對於中國軍隊一無所知,因而失去基於現實的判斷能力,一面產生懷疑,一面則努力找尋藉口,為自己心中所想的「祖國軍隊」辯解。
#各種歧視埋下導火索
但隨著軍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等進駐,接之而來的是官僚的腐敗與軍紀的渙散。更惡劣的是,制度上,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差別待遇,小至市井生活,大至政策方針,台灣人在日本殖民下的相對剝奪感又再湧上。
自國民黨代為盟軍接管後,「祖國同胞」顢頇治理與對「台灣同胞」的種種歧視,都為 #二二八事件 到日後的 #白色恐怖 埋下導火索。
#歷史上的今天 #10月17日
#中華民國軍隊登台日 #政治真空期 #臺灣新報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編纂:吳聲賢(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