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楊逵誕生日

23-1018-1906

楊逵(1906/10/18-1985/03/12),原名楊貴,筆名為楊逵、楊建文……等,生於台南新化鎮。出身於中產知識階層的楊逵經歷過兩個時代,分別為日本殖民時期和國民黨高壓極權時代。雖受到打壓和限制,楊逵仍筆耕不輟,持續為中下階層的台灣人民發聲,展現出不妥協和反抗之精神!

▌楊逵的思想緣起

因幼時目睹 1915 年噍吧哖事件(亦稱西來庵事件),使楊逵之民族觀念和抗日意識越漸遞升。在就學期間,接觸到日、俄和英、法寫實主義之文學著作,影響了楊逵日後寫作筆法。楊逵在日本留學時,馬克思主義思潮盛行、左派活動蓬勃發展,吸收許多無政府主義和馬克斯主義之思想,也使楊逵在日後農工運動中將社會主義思想付諸實踐。

▌楊逵的農民運動

「楊逵之所以成為歷史性的人物,不僅在於它記錄了歷史,而且也創造了歷史」——陳芳明

日本殖民台灣時,以極端殖民主義和差別對待,壓迫台灣人,加上日本資本家和台灣買辦階級的攜手合作,對台灣本土農民恣意剝削。種種人權限制和不平等對待,使中下階層的台灣人民苦不堪言。

1927年,留日回台的楊逵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所辦的巡迴講座。亦在此年,文協因左右之爭而分裂。楊逵隨即加入強調農工運動的左派團體——「台灣農民組合」。同時因農民運動的參與,楊逵結識簡吉,還有日後的妻子——葉陶。

楊逵在實踐農民運動的過程中,積極組織並動員台灣農民,對日本統治者的土地剝削政策發動抗議。1928年,因楊逵在運動中的活躍,他分別在竹山、梅山、朴子、麻豆、新化和中壢等地被捕,共度過十餘天的牢獄之災。

然而,同年(1928)楊逵與簡吉因理念意見不合,至使楊逵在台灣農民組合的職位被撤除。楊逵對農民運動之參與雖遭阻饒,但他轉向對工人群體的關懷,同時加入新文化協會,並舉辦讀書會。

這些經歷磨練,反映出楊逵對被剝削階級之關懷,與農工運動實踐的義無反顧。

▌楊逵__二二八與和平宣言

普遍民眾對「光復」和中華民國之統治抱有極高的期盼與理想,後來國民政府在台灣的劫收、腐敗,才恍悟這不過是「空想漢族主義」和「觀念上的祖國論」。

起初楊逵對台灣「光復」亦保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台灣人從此可以和平建國。不過,這種盼望,在國民黨執政後叢生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下,逐漸消弭。而後又因查緝私菸,而爆發全台大亂之二二八事件,更是對台灣人原先寄望的反諷。

楊逵在二二八事件剛爆發時,在台中發行傳單,以此抗議二二八事件之暴力行為。此外,楊逵與妻子葉陶尚在中部鄉鎮宣傳消息,並鼓勵青年投向二七部隊報到。不久,兩人被舉報,遭逮捕拘禁數月。原先被判為死刑,後因魏道明來台,對非現役軍人從寬處理,從而得到釋放。

〈和平宣言〉之來由,為楊逵目睹外省人和本省人之衝突和歧視,於是在1948年寫下〈和平宣言〉數千言登載在上海大海報,盼兩群體相處融洽。不料此文竟使楊逵幽於纍紲十二年。在綠島監獄的歲月,雖然禁錮了楊逵的肉體,但他的思想和精神並未被擊倒。楊逵將在獄中撰寫的文章和信箋,收錄在1976年的《羊頭集》。

▌楊逵的文學風格

楊逵透過文學進行抗爭,平實的筆觸書寫出日本帝國殖民統治的扭曲、殘忍不公與社會之不義。

楊逵的文學帶有濃厚的社會主義氣息,反映台灣下層階級之現實生活為核心。楊逵重要著作有:《送報伕》、《鵝媽媽出嫁》和《壓不扁的玫瑰》……等作品。

▌楊逵的東海花園

「名園故宅向陽開,極品玫瑰爛熳栽。落瓣成泥香固在,詩魂喚起漫徘徊。」——吳福助。

楊逵耕讀勞動的園丁生活和理想反映在「花園」上。東海花園原名「首陽花園」,取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的典故,實踐躬耕生活,但1944年宣告解除。在戰後為了迎接三民主義新中國,因此重啟花園改名為「一陽農場」。直到「和平宣言」事件出獄後,將花園再度更名為「東海花園」。由此得知花園的命名與楊逵的人生際遇密不可分,亦看出楊逵從未中斷耕讀理想及願景。

楊逵晚年有意願捐贈東海花園土地作為公共文化園區,然而此理想終究未能在楊逵生年實現,但「東海花園」的象徵和意義,已使此花園成為台灣文化史上不可抹除的珍貴地景。

#歷史上的今天 #10月18日

📝編纂:徐睿澧(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