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從台北逐漸擴及各縣市,高雄民眾起義反抗中華民國暴政統治,國民黨軍隊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假意與「高雄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商會談,私下調動軍隊佔據交通要點,於1947年3月6日發動血腥鎮壓。
當時高雄地區民眾、學生響應抗暴,發生多起圍攻警察局、憲兵隊、軍營倉庫的起義事件,國民黨軍隊自3月4日起,開始射殺民眾、砲轟市區。
為了防止流血事件持續擴大,以市長黃仲圖等為首的「高雄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時任高雄要塞司令的彭孟緝進行交涉,希望協商擬定和平處理方案,要求軍隊禁止射擊或威脅民眾。
處理委員會推派黃仲圖(高雄市市長)、彭清靠(高雄市參議會議長)、涂光明、曾鳳鳴、林界共五人作為代表,前往高雄要塞司令部所在地──壽山,與司令彭孟緝面談。高雄處理委員會其他成員與地方仕紳,繼續在市政府大禮堂集會,數百位焦慮的民眾聚集在大禮堂外,等待協商結果。
沒想到,彭孟緝答應協商是為了拖延時間,暗地調動軍隊,準備趁民眾聚集時發動突襲。
3月6日上午10點,彭孟緝與處理委員會代表會談,在協商過程中,彭誣陷涂光明意圖掏槍行刺,下令將市長、議長以外的其他三名代表立即槍決;黃、彭兩位地方重要領袖雖倖免於難,但是遭到國民黨軍隊關押,淪為人質。
日後,彭孟緝面對屠殺人民的指責,竟然無恥宣稱,是黃仲圖市長請求他出兵平亂。
協商破局後,彭孟緝下令部隊開出營區,全面掃蕩高雄市區,並且以高雄市政府、火車站及高雄中學三地作為主要攻擊目標。
國民黨軍隊沿途見人就殺,據倖存民眾回憶,就算跳入愛河或躲到橋下,仍然遭國民黨軍隊開槍射擊,愛河到處都是屍體,河水變成紅色。
當軍隊抵達高雄市政府後,立即圍攻正在開會的地方仕紳領袖,包括南台灣漁業鉅子王石定、律師陳金能、台灣工運先驅黃賜、高雄市議員許秋粽等人當場身亡,大禮堂外的民眾慘遭機關槍掃射,逃入市政府躲避的民眾被國民黨軍隊追捕、射殺。
國民黨軍隊也在高雄火車站周邊濫殺無辜。由於火車站本來就是交通要地,往來者眾多,許多民眾只是路過便慘遭士兵開槍射擊,有倖存者目睹,士兵以刺刀屠殺揹著嬰兒的婦女,家屬兩天後才敢去收屍。
國民黨軍隊在高雄連續幾天的殘酷暴行,引發「雄中自衛隊」起義抵抗,因此,高雄中學也被列為攻擊重點,國民黨出動火砲射擊校舍。
據估計,國民黨軍隊屠殺行動造成數千人死傷,高雄成為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的重災區。
主導高雄大屠殺的彭孟緝,被台灣民間冠上「高雄屠夫」惡名,但彭本人對血腥鎮壓感到非常自豪,將屠殺民眾當作「剿匪戰果」,上報蔣中正。
後來彭孟緝獲得蔣中正提拔重用,平步青雲,官至陸軍一級上將。在白色恐怖時期,彭繼續主導各種濫捕濫殺,是蔣式政權在台灣最殘酷的鷹犬。
從目前公開的檔案資料顯示,以台灣行政公署長官陳儀、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為首的國民黨軍政大員,面對台灣民眾起義抗暴,採取「假意和談,預謀屠殺」的鎮壓手法,全台各地陸續發生類似高雄的血腥慘案。
1947年3月6日,高雄大屠殺揭開國民黨全台殺戮的序幕,蔣中正派往台灣的鎮壓部隊,即將登陸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