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者缺席下的轉型正義」系列講座(二):失落與迷惘──台灣轉型正義的追尋

【失落與迷惘:台灣轉型正義的追尋】 
主講|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主持|王美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董事長)
時間|2022年2月26日(六)14:00-16:3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偉成大樓4樓)
fb_1920x1080fv

【活動介紹】
何以轉型正義在台灣的推動過程,總是跌跌撞撞,困難重重?

1980年代亞洲、非洲、南美洲和東歐共產國家的許多威權獨裁政體相繼崩潰,台灣結束兩蔣父子統治,成為第三波民主化中的東亞案例。由於此波民主化是人類歷史上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主化浪潮,如何處理威權遺緒,追究獨裁政體對於人權侵害的責任,透過「轉型正義」清洗過往之惡,從而確立邁向民主、自由及人權保障的政治發展,成為新興民主國家共通的難題。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長達40年以上的黨國合一統治,在民主化後直接成為合法政黨,多次參與選舉並取得執政權力,成為台灣推動轉型正義工程一道難以攻破的高牆。民主進步黨接連於2016、2020年兩次大選獲勝,取得執政及國會多數席次,台灣終於有機會透過行政及立法全面啟動轉型正義工程。自2016年起,立法院通過促轉條例、黨產條例作為主要法源依據,政府先後成立黨產會(2016)、促轉會(2018)、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國家人權委員會(2020),處理轉型正義相關業務。

然而,促轉會成立4年後,各界咸認將於今年5月正式劃下句點,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執行至今,究竟是持續深化,抑或淺嚐即止?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加害者缺席下的轉型正義」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長期投入轉型正義相關研究的吳乃德教授,討論轉型正義工程所涉及的複雜倫理議題。。

邀請您參與、也分享您的高見。

【主講】

●吳乃德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吳乃德教授為「臺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亦曾擔任「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社會學、政治發展、民族主義、轉型正義等,著有《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自由的挫敗》《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二》,以簡潔優美的筆觸,分析台灣戰後民主運動發展歷程。

【主持】

●王美琇

出生於台灣台東市。自台灣民主化風潮開始,一九八七年起參與本土文化雜誌編撰工作,擔任過《台灣文藝》執行編輯、《台灣新文化》雜誌主編兼總編輯、自立晚報和自立早報編輯、記者,《台灣評論》雜誌主編、《黑白新聞周刊》(新台灣周刊前身)主編、《日本文摘》總監,以及台灣北社副社長、搶救台灣行動聯盟總策畫、綠色逗陣理事長等,長期深化台灣主體意識、進行跨社團之組織串連。

二○一一年出版首本著作《內在革命》,隔年榮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2017年出版《蓄勢:為受困的台灣》一書,集結近年來所發表之教育、文化、政治改革、司法改革、轉型正義相關評論。 現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董事長、台灣制憲基金會常務董事。

【活動資訊】

講師|吳乃德(政治學者、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主持|王美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董事長)
時間|2022年2月26日(六)14:00-16:3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偉成大樓4樓)
主辦|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協辦|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
報名|https://ntp.pse.is/220226

【注意事項】

※ 本場活動採報名制。
※ 於活動前將寄送「行前通知」予報名者。
※ 請務必填寫正在使用、有效之E-mail,Gmail為佳。
※ 活動前請查收信件、垃圾信箱,若無收到E-mail請私訊粉絲專頁。
※位監護防疫考量,本活動報名上限70人

【加害者缺席下的轉型正義—系列講座】

2017年12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促轉會成立以來,就白色恐怖時期進行檔案清查與整理、還原歷史真相,並撰寫白色恐怖時期的調查報告,威權統治時間明訂在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大戰結束至1992年11月6日中華民國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款》為止。

誰是加害者?有哪些型態的加害者?2021年10月民進黨籍立委黃國書承認過去在國民黨威權時代扮演「線民」的角色,全國譁然,卻也延伸出一個新的議題,即便有人承認了自己為線民,但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共犯結構下,加害者的面貌依然模糊。我們確知,加害者ㄧ直存在,不過,目前台灣轉型正義,加害者卻依然「被缺席」,台灣的轉型正義要如何持續?該走向何方?

本系列講座,將以「受害者」、「文學」、「制度」、「他國經驗」等四個面向,去勾勒台灣在加害者缺席的狀況下,我們所面臨的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本篇發表於 轉型正義系列講座。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