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讀台會(一)│郭松棻之〈月印〉、〈草〉】
- 講師|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
- 主持|林志鴻(東吳大學人權所碩士生)
- 時間|2022年2月23日(三)19:00-21:00
- 報名:2022讀台會(一):郭松棻之〈月印〉、〈草〉
郭松棻(1938-2005)是知名畫家郭雪湖的長子,出生於大稻埕,成長過程中深受藝術的薰陶。台大外文系畢業後,進入柏克萊大學攻讀比較文學,是戰後第一批大學畢業的本土菁英。
郭松棻在1970-1974在美國積極投入保釣運動,1971年甚至因而放棄博士學位。因為對「祖國─中國」的想望,對左派的憧憬,郭松棻1974年7月訪問中國,此趟行程共計42天,期間曾會見中共總理周恩來,他形容這次經驗像是「一場惡夢」,對心目中嚮往的「祖國」產生幻滅。
也因郭松棻前去中國,惹惱了中華民國政府,遂使郭松棻在美國被列為黑名單,不得回到自己的家鄉─台灣。
「 以為舉報後,消滅的會是事情,沒想到消滅的是人。」〈月印〉從妻子的視角出發,描述對病弱丈夫的不捨與為人妻子的堅毅。但也因情感的嫉妒,而導致丈夫的死亡。
「你牢牢記住了那句名言:只要能夠生活的地方,就可以好好活下去。」〈草〉用知識分子的流放形象,側寫險惡的政治情勢,企圖將過去「惘惘的威脅」融入整體敘事情境中。
在郭松棻的小說裡,處處可見飽受理想傷害的年輕人,他們往往堅持言論的自由、追求創作上的絕美,在難以扭轉的現實中與恐懼共存,用藝術來化解遺憾與失落。
【2022讀台會│郭松棻之〈月印〉、〈草〉】活動資訊:
- 講師|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
- 主持|林志鴻(東吳大學人權所碩士生)
- 文本|郭松棻〈月印〉、〈草〉
- 時間|2022年02月23日(三)19:00-21:00
-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視疫情狀況調整)
- 線上:GoogleMeet
- 線下: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 主辦|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讀台會2022系列講座】
邀請朱宥勳老師,以「白色恐怖」為閱讀主題,進行十場讀書會,每次閱讀2-3篇短篇小說或一本完整的小說集(其中有近半的選文可以在春山出版的《白色恐怖小說選》找到),並探討白色恐怖中的特定議題、情境或概念,諸如「監獄」、「告密」、「語言」⋯⋯。在此,我們不但要討論台灣的歷史,更要討論「文學視角下的台灣歷史」,從中發掘宏大時代與微小個人之間的互相映射。
※ 本場活動採報名制。
※ 為利於討論,活動前請務必先讀過文本。
※ 於活動前將寄送「講座連結」予報名者。
※ 請務必填寫正在使用、有效之E-mail,Gmail為佳。
※ 活動前請查收信件、垃圾信箱,若無收到E-mail請私訊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