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然資源豐富位處海上交通要道,數百年來經歷過許多外來爭權的統治,1895 年馬關條約清國割讓台灣島、澎湖群島與周邊島嶼予日本,拉開了日本 50 年的殖民時代序幕。
#甲午戰爭始末
1894 年甲午戰爭爆發,起因於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當時朝鮮向清國發出求援,並請求清政府派兵平定內亂,日本也以保護使館和在朝僑民為藉口向朝鮮派兵。
在事件平息後清國決定撤兵,但日本基於朝鮮半島的戰略位置和經濟利益因素拒絕撤兵,要求朝鮮需「改革內政」,需在三日內廢除與清國一切條約。三日期限一到,日軍隨即派兵攻佔朝鮮,推翻朝鮮高宗,成立親日內閣,遂廢除與清國締結的所有條約,並委託日本將清國軍隊驅逐。
當時清國的北洋大臣李鴻章頓感大事不妙,緊急調派清兵進駐平壤,以及透過船艦運送士兵登陸朝鮮。 1894 年 7 月 25日清、日雙方船艦在朝鮮豊島附近發生海戰,炮聲隆隆拉開甲午戰爭帷幕。8 月 01 日,清光緒帝發表對日宣戰詔書。
戰爭爆發後,經過 30 多年的自強運動,北洋艦隊曾被譽為「亞洲第一」,但面對不到 30 年明治維新下的現代化日本新式海軍和先進船艦,北洋艦隊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在陸戰和海戰,清國軍隊不敵日本軍隊節節敗退,田莊台決戰後,清軍幾乎被圍剿,最終清國只好被迫與日本進行議和。
#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
1895 年 04 月 17 日,日本與清國雙方代表於春帆樓簽訂《日清馬關條約》,宣告甲午戰爭正式結束。其中第二條提及,中國應永久割讓台灣島、澎湖群島與周邊島嶼予日本。05 月 08 日,日清雙方交換《日清馬關條約》批准書,台灣島、澎湖群島與周邊島嶼在法律上正式成為了日本的領土。
當時割讓台灣的消息透過洋行、外國商人的流言蜚語傳開,當時台灣社會資訊並不發達,許多民眾甚至不知道「日本」這個國家。台灣的居民聽聞這一消息,皆感到震驚與不安。
在與地方仕紳商議之後,唐景崧便電告清廷,報備此處將以「獨立建國」的名義謀求自立。並於 1985 年 5 月 23 日發表「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5月25日正式成立「台灣民主國」。以總統為唐景崧、副總統為丘逢甲、劉永福則為大將軍,升起藍地黃虎旗,年號定為「永清」,雖自稱為台灣民主國,卻意味著台灣永遠屬於清國。
#台灣人奮力抵抗日本統治的乙未戰爭
1985 年 5 月 29 日,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 7000 餘名日軍於澳底登陸接收台灣,「乙未戰爭」正式開始,一路上勢如破竹,台灣民主國黑旗軍,不敵日軍退守台北城內。 6 月 4 日,唐景崧自知無法與裝備精良的日軍抗衡,變裝成老婦人連夜逃走,不久,副總統堂丘逢甲也捲款而逃。
領導者與重要幹部接連出逃台北城,城內官兵頓時群龍舞首,官兵宛如土匪般開始燒殺搶奪,台北城內亂成一團。
1895 年6月7日,當地仕紳開會決定派「辜顯榮」當代表,開城門引領日軍進城,平定城內亂象。日本接收台北城後,於同年 6 月 14 日舉行「始政典禮」。
1895 年 6 月軍揮師南下,一路上遭遇到「客三傑,閩三猛」等人的強烈抵抗。同年 8 月 27 日爆發慘烈的「八卦山戰役」,歷經八小時,28日上午十時日軍宣告勝利。
之後戰役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義勇軍和黑旗軍雖勇猛抵抗,仍無力改變武器上的差距。同年 10 月劉永福率領殘部退守至台南城,劉永福在得知台南城被三面夾攻後,知大勢已去,劉永福棄台南城軍民,逃往中國廈門。
台南當地士紳便循台北模式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及宋忠堅擔任代表,請求日本軍隊和平進城,協助維持秩序。 10 月 21 日,日軍順利進入台南城,曇花一現的臺灣民主國正式滅亡。
#日殖時期的開端
台灣民主國滅亡後,義勇軍及黑旗軍殘兵,僅管有零星衝突但已無力地抗日軍。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 11 月 18 日向京都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宣告乙未戰爭結束,結束長達 5 個多月的戰役。
1896 年 2 月 3 日,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通知各國駐台灣領事,宣告台灣成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開始長達 50 年的「日本殖民時代」。
📝編纂:吳聲賢(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歷史上的今天 #日殖時期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 #乙未戰爭 #台灣民主國 #客三傑閩三猛 #八卦山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