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真.台灣民眾黨成立

220710

1927年7月10日,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蔡式穀等人,在台中市成立「#台灣民眾黨」,為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政黨。

#大正民主與民族自決浪潮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發表「#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關於民族自決、公平處理殖民地問題等主張,令全球殖民地知識分子大受鼓舞。

與此同時,20世紀初期的日本,接收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當時的「#大正民主思潮」引領日本社會及政壇走向開明化,許多在日本接受教育的台灣知識分子,從中獲得許多啟發,開始向體制內爭取殖民地自治權力。

#林獻堂#蔡培火#林呈祿#蔡式穀 和 #鄭松筠 等東京的台灣留學生,自1921年1月30日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往後14年間,向日本帝國議會請願15次,爭取台灣人民政治上的自主性。

#文協分裂出走創黨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進步派知識分子除了循體制內的請願運動,更在1920年代起多次發動組織政治性團體,進行政治倡議工作。

1921年,#蔣渭水 與林獻堂集結全台各地具有進步理念的資產家及知識分子,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並辦理《#台灣民報》作為宣傳工具。除了辦報之外,文協也在全台辦理歷史、法律、衛生等講習會推廣進步觀念與知識。

然而,文協內部因集合當時全台不同背景的知識份子,逐漸形成受日本共產主義影響的左派,以及主張自由民主及民族自決運動的右派,兩者之間意識形態與路線競爭日趨激烈。

1927年,以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為首的右派人士集體退出文協,另組政團。

#一波三折成立台灣民眾黨

早在1922年,蔣渭水便曾發起成立台灣第一個政治結社──「新臺灣聯盟」。然而,總督府在1923年起實施《#治安警察法》,大舉取締臺灣民間政治異議份子,強制解散台灣人民組成的政治性團體。

1927年退出文協之後的蔣渭水,最初提出組織「台灣自治會」,獲得與林獻堂、林呈祿支持。然而日本殖民政府獲知消息後,立即展開查緝。

由於日本殖民政府多次查禁、警告,蔣渭水發起的政治性團體,歷經多次改名、重組。當時蔣渭水欣賞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一度將組織改名為「台灣同盟會」。

同年5月,蔣渭水與蔡式穀、蔡培火在台中發起成立「台灣民黨」,然而又被總督府依據《治警法》解散。直到7月10日,原台灣民黨幹部與殖民政府取得協議,以蔣渭水不參加、不涉入民族主義政綱的條件下,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由民間自發組成的政黨──「#台灣民眾黨」,終於得以成立。

#重演路線之爭

台灣民眾黨成立後,蔣渭水雖遭日本官分禁止參加,不過隱身幕後,透過黨內持者影響黨務運作。

成立不久後的台灣民眾黨,隨即因蔣渭水成立「#臺灣工友總聯盟」,試圖擴大農、工階層的組織工作,並且透過黨內支持者掌握台灣民眾黨的領導權。

林獻堂、蔡培火、蔡式穀為首的仕紳派知識份子,主張台灣民族主義及殖民地自治運動路線,與蔣渭水派發生衝突,雙方漸行漸遠。

最終林獻堂、蔡培火等創黨元老選擇出走,另行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這場決裂,令台灣民眾黨的發展,為之重挫。

隨著日本政局在1930年代走向 #軍國主義,日本殖民政府加強鎮壓台灣人的政治活動。最終在1931年2月18日,總督府宣布解散臺灣民眾黨。文協、台灣共產黨、台灣農民組合等政治團體,也在同一時間遭到日本官方強力查禁。

#台灣本土政治發展的啟蒙時期

1920年代由台灣知識分子發起的政治組織,多次歷經意識形態與政策路線之爭,反映出當時的台灣人,剛剛接受西方現代政治知識,對於台灣未來發展懷抱著不同的理想願景。

最終,因為 #日本軍國主義 興起,日本官方動用軍警查緝民間政治組織,體制內已無法容許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倡議,部分知識分子逐漸淡出政治運動。

二次大戰結束後,經歷二二八事件國民黨血腥屠殺,大批台籍政治菁英被蓄意謀殺;其後數十年的蔣氏獨裁統治,台灣人組織政治性團體,成為政治禁忌。

直到1986年,台灣人才又再次成功組黨。

#1927年7月10日 #真_台灣民眾黨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