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獨台會事件

220509

1991年5月1日公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5月22日公布廢除《懲治叛亂條例》、6月3日公布廢除《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至此三大惡法都廢除了。

但1991年5月9日發生的「獨台會案」,並沒有隨著三大惡法廢除而結束。一直到隔年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後,因為刪除陰謀叛亂罪的處罰,「獨台會案」發回更審,7月27日全案改判免訴,至此「獨台會案」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才暫告落幕。

▌調查局公然派員闖入清華大學

1991年5月9日,法務部調查局派幹員闖入清華大學校園,逮捕歷史研究所學生廖偉程。同日校外人士陳正然(台大碩士畢業生、後來的蕃薯藤創辦人)、王秀惠(社運參與者)、林銀福(傳道士)等四人也遭逮捕。

他們被指控加入旅日台獨運動家史明所資助的「獨立台灣會」,閱讀「台灣人四百年史」並協助製作、散發文宣,因而被調查局盯上。隨後,負責張貼文宣的安正光也於5月11日遭到逮捕,這五人可能被以違反《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的重罪求處死刑。

▌抗議群眾集結於中正廟與台北車站

此次獨台會逮捕行動立刻激發社會強烈反彈,大學各社團的串聯抗議活動如火如荼,這個時候,一年前(1990)3月才發生過野百合學生運動,社會已經蓄積非常高的動能。學生們決定於5月12日重返中正廟前的廣場抗議,約百餘名抗議者,雖然當天就立刻被保警與憲兵所驅離並強制開車載走、丟包,但是卻因此引發更大規模的台北車站佔領行動。

5月13日,為了聲援獨台會案,清華大學學生代表宣布「清大今日起將全面罷課,以示抗議」,28位清大教授也於下午提出「學術自由、思想無罪」的停課運動。5月15日,來自全台灣各地的學生、教授與社運團體佔領台北車站大廳,向往來旅客表達「廢除叛亂惡法、要求釋放無辜、反對政治迫害、尊重學術自由」等四大主張。最後,抗議群眾佔領北車長達六天五夜。

5月17日,由於中國國民黨承受巨大群眾壓力,立法院三讀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立法院通過到公布有時差),廖偉程等人獲得交保釋放。5月20日,「知識界反政治迫害聯盟」發起全民「反白色恐怖及政治迫害」大遊行,廖偉程、王秀惠、林銀福、陳正然舉著「台灣人民有權決定台灣前途」,一起參加萬人大遊行,此時抗議群眾才撤離台北車站。

▌全案從叛亂罪改以內亂罪起訴

雖然《懲治叛亂條例》已廢止,但是全案仍改以《刑法》100條第二項的預備內亂罪起訴判刑。刑法100條規定:「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 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1991年12月3日,台灣高等法院依《刑法》100條第二項判決:廖偉程無罪,安正光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3年,陳正然、王秀惠與林銀福各依預備內亂罪嫌判處3年至1年6個月。歷史學者周婉窈強調,《刑法》是中華民國在1935年訂定的法律,那時候台灣是日本在統治,而且ROC還在「訓政」,這樣的法律就直接搬來台灣到當時一直沒修改。

▌獨台會案的影響

後來,廢除《刑法》100條的群眾行動也接續展開。直到隔年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後,因為刪除陰謀叛亂罪的處罰,「獨台會案」發回更審,7月27日,由於廖偉程等人的行為沒有違反修正後的第100條,全案改判免訴,至此「獨台會案」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才暫告落幕。

「獨台會案」促使《懲治叛亂條例》被立院三讀廢除,而《刑法》100條修正案也在隔年得以通過,對於台灣民主可謂影響深遠。

▌紀錄片:末代叛亂犯

《末代叛亂犯》是由四位清大學生拍攝及製作的紀錄片,透過口述歷史及文獻爬梳的方式,重現1991年曾轟動一時的「獨台會案」事件發展及後續。

本片側重討論兩位被遺忘的當事者,參與農民運動的基層女性運動者王秀惠,以及原住民運動者Masao Nikar,他們的身分幽微地透露出社運中常被隱藏的兩大群體,女性及原住民,他們除了在國家體制中沒有發言權外,在運動倡議裡也經常被人忽略。

獨台會案當事者王秀惠說,「也許我離經叛道,台灣的女人是不應抽煙喝酒又與人爭辯的,在長期被壓抑的父權社會中,離婚的女人應該表現得更有傳統婦道,可是我從不刻意去自我約束,喜歡和同志們勾肩搭背大聲說笑,這些完全不存惡意,希望親愛的朋友能夠諒解我。」

#歷史上的今天 #5月9日
#獨台會案 #清華大學 #史明
#懲治叛亂條例 #刑法100條

📝編纂:林志鴻(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