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會2022(二)】聶華苓《桑青與桃紅》

【讀台會2022: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第三章】
講師|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時間|2022年3月25日(五)19:00-21:00
報名|https://ntp.pse.is/220325

台灣是一隻綠色的眼睛。孤零零地漂在海上。
東邊是眼瞼。
南邊是眼角。
西邊是眼瞼。
北邊是眼角。
眼瞼和眼角四周是大海。
現在是颱風季節。

閣樓的小窗對著街。我們躲在閣樓窗子左邊可以看見三號房子的屋頂和圍牆。躲在窗子右邊可以看見五號房子的屋頂和圍牆。烏鴉從一個個屋頂飛過去。窗子正面對著火葬場的黑煙囪。我們不敢站在窗口,怕給人看見了。

《桑青與桃紅》第三部〈桑青日記──台北〉

作家將台灣比喻為「眼睛」,無時無刻監看著外部與內部,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必須東躲西藏偷偷窺視外界,同時又深怕被別人發現自己正在窺視。

短短幾段文字,刻劃出在威權統治的年代,國家監控無所不在,身處於緊張、害怕、彼此提防的社會氛圍之下,人們只能退縮至微小的私人生活空間。

1970年代初期,聶華苓創作《桑青與桃紅》,最早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因內容影射現實政治、描寫女性情慾,觸碰威權統治時期思想審查紅線,連載被迫腰斬。

《桑青與桃紅》英文版於1990 年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至今仍然是全世界研究亞洲地區、性別議題、離散文學、移民文學的必讀經典。
【作者簡介】

聶華苓,著名女性華人作家,1925年生於中國河北省武漢市,1949年抵達台灣,加入《自由中國》雜誌編輯工作、擔任文藝欄主編,與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主義改革者共事,直至1960年《自由中國》被迫停刊。

1964年聶華苓赴美國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擔任「國際作家寫作室」主任,持續投入寫作創作。

【延伸閱讀】

愛在冷戰蔓延時:聶華苓的文學生涯(上)
愛在冷戰蔓延時:聶華苓的文學生涯(中)
愛在冷戰蔓延時:聶華苓的文學生涯(下)

【講座資訊】

講師|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
主持|陳俊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文本|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第三章
時間|2022年03月25日(五)19:00-21:00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視疫情狀況調整)
線上:GoogleMeet
線下: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台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主辦|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 本場活動採報名制。
※ 為利於討論,活動前請務必先讀過文本。
※ 於活動前將寄送「講座連結」予報名者。
※ 請務必填寫正在使用、有效之E-mail,Gmail為佳。
※ 活動前請查收信件、垃圾信箱,若無收到E-mail請私訊粉絲專頁。

【2022讀台會系列講座】

以「白色恐怖」為閱讀主題,將進行十場讀書會,每次會閱讀2-3篇短篇小說、或一本完整的小說集(近半的選文收錄於春山出版《白色恐怖小說選》),並探討白色恐怖中的特定議題、情境或概念,諸如「監獄」、「告密」、「語言」⋯⋯在此,我們不但要討論台灣的歷史,更要討論「文學視角下的台灣歷史」,從中發掘宏大時代與微小個人之間的互相映射。

03/25(五)島嶼化為監獄: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第三章
04/29(五)時代裡的人們:賴香吟《白色畫像》
05/27(五)恐怖下的文藝青年:劉大任〈蜉蝣群落〉選摘*
06/24(五)獄中的容顏:施明正〈渴死者〉*、〈喝尿者〉*
07/29(五)告密者的精神狀態:李喬〈告密者〉*、朱天心〈從前從前有個浦島太郎〉*
08/19(五)新詩裡的白色恐怖(講者:陳允元)
09/30(五)地下黨人的身世:陳映真〈山路〉、〈趙南棟〉、〈鈴鐺花〉
10/26(三)簡莉穎〈服妖之鑑〉(講者:李屏瑤)
11/23(三)語言可以躲過政治嗎:舞鶴〈調查:敘述〉、〈逃兵二哥〉*
12/30(五)當代的白色恐怖想像:黃崇凱〈三輩子〉、〈狄克森片語〉、〈夾竹桃〉
※ 「*」為《白色恐怖小說選》中收錄的作品

本篇發表於 讀台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