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先恭喜下列各位得獎人,
獲獎通知已於12月1日掛號信寄出,請得獎人留意家中信件,
並於期限內將基金會所要求之文件寄回,謝謝。
(電子檔以email寄至:yibei@twpeace.org.tw)
財團法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敬啟2016.12.1
博士論文 共4名
姓名 | 論文名稱 | 畢業系所 | 指導教授 |
津田勤子 | 戰爭時期臺日高校生文藝活動-以臺北高等學校傳閱雜誌《雲葉》與《杏》為例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 蔡錦堂 林淑慧 |
黃仁姿 | 戰時戰後的台灣農政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 薛化元 |
陳慕真 | 白話字的起源與在臺灣的發展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 賀安娟 |
王韶君 | 日治時期「中國」作為工具的台灣身分思索:以謝雪漁、李逸濤、魏清德為研究對象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 戴寶村 林芳玫 |
碩士論文 共20名
姓名 | 論文名稱 | 畢業系所 | 指導教授 |
陳郁文 | 文化再現:賽德克巴萊電影服飾研究 | 天主教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 | 蘇旭珺 何兆華 |
羅景賢 | 徵收神明、民間信仰與土地徵收的互動關係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 | 姚人多 |
林盈芳 | 台灣紀錄片中的新移民再現:以蔡崇隆《移民新娘三部曲》、阮金紅《失婚記》、賀照緹《303》為例 |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 朱惠足 |
黃芝雲 | 資本主義範式之下的花蓮城市空間再生產-以193線拓寬案為例 |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劉紀蕙 |
郭沛軒 | 劫後漁生:雲林靠海村落的人、水與魚 |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許瀞文 |
何孟霖 | 社區組織在地方文化遺產教育的角色與功能-臺南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個案研究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博物館學組 | 劉婉珍 |
余威璇 | 林絲緞的平面媒體再現與解構(1961-1975) |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 陳明莉 |
林宗翰 | 吳明益小說中的幻夢與戰爭-以《睡眠的航線》和《單車失竊記》為例 | 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碩士班 | 簡齊儒 |
莊琇媛 | 青年回農現象與社會設計分析-以高雄地區六位青農為例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 黃世輝 |
陳思穎 | 台灣地方政府歲入估測之研究 |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 蘇彩足 |
吳玗恂 | 中美南海爭議及其對台灣戰略選擇的影響 | 東吳大學政治系 | 林正義 |
李世瑛 | 團結的基礎:聯福自救會的非正式社會網路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 黃德北 |
黃政勛 |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蚊子館)相關因素分析:以地理加權迴歸為工具 |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 廖興中 |
葉馥瑢 | 多元入學作為階級過程:學校組織介入與階級不平等 |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 藍佩嘉 |
張芷芸 | 教育類社會企業及家長購買意願之研究-以補救教學為例 | 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 李佳玲 鄭勝耀 |
許元馨 | 台羅拼音的識字及與英文聲韻覺識之相關研究-以參與台羅試教計畫之國小學童為例 |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陳麗君 |
楊晴惠 | 航向日本的途中:日治時期台灣海事發展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 吳玲青 |
沈牧樺 | 戰後台灣天主教基層修會的勞工牧靈實踐:以古尚潔與馬赫俊神父為核心的考察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陳瑞樺 |
田騏嘉 | 日治時期國家對蘭嶼土地的控制及影響 | 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張素玢 |
黃儒柏 | 濁水溪下游的糖業鐵道之興衰(1907-1970) | 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張素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