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後藤新平逝世

0413

 
後藤新平(日語:ごとう しんぺい,1857年7月24日-1929年4月13日),號棲霞,日本東山道陸奧國膽澤郡鹽竈村(今岩手縣奧州市水澤)人。

後藤是兒玉源太郎擔任台灣第四任總督時期(1898─1906)的民政長官,是實質上最高行政首長,以「生物學原理」統治聞名,對於台灣現代化有極大影響力,為日本近代著名政治家。

後藤年少時畢業於福島須賀川醫學校,並進入內務省衛生局任職,隨後留學德國,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身爲日本殖民政府的一員,他依舊延續高壓統治台灣人的殘酷政策,差別在於開始放寬地方自治、全面進行精細的土地、戶口與風俗調査、推展科學與認眞執行對台建設,奠定台灣現代化的基礎。

▌生物學原理統治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藤受聘擔任台灣總督府的衛生顧問,並著手推動自來水,下水道的建設與烏山頭水庫的規劃;1898年,兒玉源太郎就任第四任台灣總督,他升任爲民政長官,權力僅次於台灣總督,由於日俄戰爭的原因,兒玉源太郎長年在外征戰,台灣事務幾乎全權交由後藤新平處理,也開啓了他在台灣推動現代化建設的時期,共8年8個月。

持地六三郎在《台灣殖民地政策》一書中所指出,後藤的殖民地政策以英國模式來統治台灣,基於「生物學原理」(將社會習慣和制度包含在他所謂的生物學原理),尊重台灣的風俗習慣,漸進式推進文明開化,落實殖民地產業振興的具體方針,在教育上則採取「無方針」的政策。

後藤日後擔任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總裁與東京市長的政績表現,可說皆奠基於台灣時期的經驗。

▌舊慣調查

後藤新平接任民政局長之後,爲了瞭解台灣的文化習性以規劃因地制宜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台灣土地、戶口與風土民情進行普查,奠定土地改革、統一貨幣及度量衡、設立台灣銀行實施金本位制度、整建交通設施等政績,還留下許多翔實的調查資料,二戰結束中華民國劫收台灣後,依舊繼續沿用。

後藤透過實際人性觀察,而提出的殖民台灣三策:「第一,台灣人貪財愛錢,可用利益誘惑;其次,台灣人貪生怕死,得用高壓手段威脅;第三,台灣人非常愛面子,可用虛名攏絡」,後來衍生成為評斷台灣人或讓台灣人自我警惕的性格盲點:「愛錢、怕死、愛面子」。

後藤全面推動台灣電力、通訊、交通、水利、農業等建設,包括現在的台灣縱貫鐵路,阿里山登山鐵道,灌溉嘉南平原的烏山頭水庫,大多是在後藤新平任內規劃建設完成。到了1904年,台北地下水道覆蓋率已是亞洲第一,部分公共建設甚至比日本進步。

然而,1927年2月20日台灣社會運動者黃旺成以筆名「菊仙」在《臺灣民報》上撰文,他認為後藤採用了「糖果與鞭子」的兩面手法:以嚴刑峻法對待異議人士,而積極致力於建設台灣經濟為的是有效控制人民、並且將台灣豐富的糖、米、木材等資源運回日本。

▌隘勇線:以警察控制原住民

為了推展樟腦專賣事業,後藤斷然實施清代「隘勇」制度,擴大隘勇線的經營。

1903(明治36年)4月,總督府為了制定統一的「蕃地」政策,大幅度調整警察本署、殖產局和專賣局之事務職掌及部份事務,將三個分別掌管「蕃人」、「蕃地」和事務的單位全部改由警察本署來主管。

以警察為主體的「理蕃」部門,已經轉成握有「蕃地」經營的最終決策權。因而,警察單位握有入山的絶對權利,也箝制了原住民的生存空間。

📝編纂:林志鴻(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歷史上的今天 #後藤新平 #現代化 #台灣 #4月13日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