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歷史 建構集體精神圖像

欣聞蔡總統近日交付行政院積極研議「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對所有政治受難前輩、家屬以及長期推動轉型正義的朋友而言,這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

我常想,如果一個人失去記憶,他該如何定位自己?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歷史記憶,這個民族要如何定義自己?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歷史記憶,她的文化底蘊在哪裡?她的精神支柱又在哪裡?

53601333979_3b143047cc_o
白色恐怖時期非常漫長,從 1949 到 1992 長達 43 年。這漫長的威權獨裁統治期間,超過兩萬名前輩遭受迫害,他們被秘密逮捕、秘密刑求、秘密監禁、秘密槍決;青春、人生、自由、財產甚至生命,被國家暴力強行掠奪;廿幾萬的親屬和後代子孫,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受到嚴重傷害與深刻影響。

甚至整個社會在白色恐怖時期也受到極大的創傷。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共同的成長記憶,從小父母總是不斷告誡我們:「絕對不要涉政治」、「小孩子有耳無嘴」、「在外面不要亂講話,會被警察抓走」等。所有家庭都嚇壞了,整個社會噤若寒蟬,從此,台灣人失去了聲音。

這麼漫長的獨裁統治,整個社會受到嚴重的創傷,我們竟然沒有一個紀念日來記憶和思索對社會影響如此深遠的白色恐怖?這對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實在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所以,我們決定要來推動成立「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

除此,我們更希望未來可以集結眾人的力量,一起來開展一場「重建歷史記憶的文化運動」。捷克作家昆德拉曾說:「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希望透過文化力量包括文學、電影、戲劇、講座、活動等方式,讓歷史記憶進入土地、進入社會、進入校園、進入到人民的日常;讓歷史記憶成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成為台灣人的魂魄、成為台灣人的文化基因。

即便是悲痛的歷史,這個悲痛歷史就是台灣人的 backbone(脊柱)。悲痛的歷史,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讓我們知道,做為一個台灣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我們也期盼,能將歷史記憶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因為年輕世代普遍對過往歷史不了解,甚至淡漠無感。如果年輕世代對歷史無感,請問他們要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深刻體悟做為一個台灣人的驕傲和存在意義?

記憶歷史,不僅是認識自己;記憶歷史,也是為了建構台灣人集體的精神圖像;更是為了創造未來可以一起公共參與和實踐的更美好的社會。

畢竟,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我們都是台灣人;而這塊土地,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我們世世代代的命脈與情感之所繫。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籌備會召集人 王美琇

影像來源:總統府提供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
#轉型正義
#歷史記憶
#文化運動

本篇發表於 最新消息。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