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美國參議院高票通過協防台灣案

0129_2

1955 年 1 月 29 日,美國國會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台灣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可以在其認為有必要時,派遣美軍到台灣、澎湖群島,協助中華民國政府防衛該地區。該項法案於 1974 年 10 月 26 日廢止,維持長達 19 年時間。

#動盪不安的時局

二戰結束後,國共內戰,國民黨節節敗退,許多游擊隊和避難百姓被迫撤退到中國東南沿海島嶼區域,由於位處中國邊陲地帶,再加上土地貧瘠,不僅當地百姓生活艱苦,加上撤退的軍民,使得中國東南沿海島嶼的政經情勢更加混亂。

為了對抗中共,國民黨政府派遣胡宗南將軍前往大陳,收編當地游擊隊,冠上「反共救國軍」的名號。1950年,韓戰爆發,國民政府協助美國分散中共的注意力,對東南沿海地區實施襲擾,旨在牽制中共軍隊。

韓戰爆發後,美國本欲拋棄貪腐的蔣介石政權,在審奪局勢下,判斷國際共產主義擴張,為遏制其勢力,調整對蔣介石政權的態度,改採對中共的封鎖措施,轉而對中華民國給予支持。

1950 年 6 月 27 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台灣海峽中立化宣言」並下令第七艦隊前往協防台灣海峽。一方面遏制中共對台伸手,另一方面也限制蔣介石,藉機反攻,旨在穩定台海兩岸情勢。 1953 年 7 月,隨著韓戰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議。

#中共的報復行動一江山戰役

1953年,韓戰結束,中共終於從韓戰的泥淖中抽身,開始將派駐於北韓的中共軍隊抽調回浙江,為準備「解放」大陳島做準備。

艾森豪於 1953 年上任後,面對共軍不斷襲擊國民黨所佔領中國東南沿海島嶼,他清楚表明美國協防台灣與澎湖的立場。1954 年 12 月 2 日,中華民國與美國兩國共同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此舉更激怒中共,隨後展開軍事報復行動。

1954 年爆發所謂的第一次「#台海危機」,這其實是發生在中國東海上浙江省外海, 1955 年 1 月 18 日國共雙方於一江山戰役尤為慘烈,島上 750 名官兵奮力抵抗 61 小時,最後仍不敵人海戰術共軍佔領該島,中華民國國軍一江山指揮官王生明將軍,引爆手榴彈自殺,一江山戰役劃下句點。

1955 年 1 月 19 日一江山戰役結束後,美國方面明確告知蔣介石,浙江省外海的大陳島,距台太遠,不可能守住,但蔣介石仍希望能夠堅守大陳島。

2 月 4 日美國下達最後通牒, 告知蔣介石在台灣海峽待命的第七艦隊即將返航沖繩基地,迫於無奈蔣介石發表《#為大陳撤退告海內外軍民同胞書》,隨即展開「金剛計畫」,當時共計約 16,000 名國軍官兵及 17,000 名居民全數撤退到台灣。

#兩院火速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

一江山戰役結束後,美國意識到台海戰役恐將擴大,於是 1955 年 1 月 24 日,艾森豪向美國國會提出「#特別咨文」文中特別要求國會授權總統在緊急狀況時「得使用美國武裝部隊保衛台灣與澎湖群島及該地區相關陣地和領土安全」。

1月25日眾議院以409票比3 票通過,參議院則於三天後以85票比3票通過,兩院皆高票通過此項決議案。1月29日,國會正式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此決議案正式成為美國國內法律。

#「放蔣出籠」背後所考量的國家利益

美國總統艾森豪上台後,對中華民國採取一系列保護政策,這些政策保障了台海間安全並苟全了蔣介石政權在台灣的統治,不過,蔣介石不斷向美提出「反攻大陸」的建議,則被美國所否決。

不僅是考慮到蔣介石及其軍隊實力有限,不相信敗逃到台灣來的國民黨,還有餘力再次反攻大陸。更重要是,冷戰結構下,與中俄等共產集團交戰,勢必造成更大戰爭傷亡與無謂的支出。

美國在解除台海中立化宣言後,協防台灣,美國提出要求,要求國民黨政府向美方報告所有的軍事行動和計畫。美國願意與蔣介石政權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目的,不只限制中華民國國軍無謂反共大業的暴衝,還在牽制中國的前提下,避免台海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編纂:吳聲賢(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歷史上的今天 #福爾摩沙決議案 #台灣決議案 #中美防禦條約 #台灣海峽中立化宣言 #韓戰 #一江山戰役 #國共內戰 #台海危機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