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會2023】生活本身的張力:張文環〈閹雞〉、〈夜猿〉、〈山茶花〉

231002

日期|2023/10/12(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生活本身的張力

文本|張文環〈閹雞〉、〈夜猿〉、〈山茶花〉

出處|張文環《閹雞》(遠景出版社)

 

報名|https://ntp.pse.is/231012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

 

她有個有病的丈夫,所以被迫過著與寡婦一樣的生活。長久以來的鬱悒,使她渴望看到化妝過的自己,也渴望讓別人看到。

 

「我難道不能被一個男子愛?並且也愛他嗎?」

 

有時,她會突然地被自己這樣的獨語驚醒過來。我不是有老公的女人嗎?想來,她是在這樣的心情下答應了邀請的。

 

──張文還〈閹雞〉

 

—————————

 

#張文環(1909-1978),生於嘉義梅山,公學校畢業後赴日就讀中學,後短暫進修文學於東洋大學,期間結識許多友人,曾參與發起「#東京台灣人文化同好會」的地下左翼社團。社團遭檢舉解散後,1933年,張文環又與友人一同籌組社團,成立「#臺灣藝術研究會」,並創辦雜誌《#福爾摩沙》。

 

1935年初,張文環以〈#父の顏〉(父親的臉)獲選日本《#中央公論》小說甄選佳作,是繼 #楊逵 後第二位於日本得獎的台籍作家,一時間受島內文壇矚目。不久,#臺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 成立,張文環活躍於組織中,往後其作品也多發表於《#臺灣文藝》。

 

1938年,張文環於戰爭爆發前夕回台,仍專心於文藝活動,寫作之餘也從事翻譯、編輯與電影等工作。1944年,機緣下得到 #林獻堂 賞識推薦,擔任霧峰地方公職。1945年,國民政府代管臺灣後,張文環仍對地方政治相當關心,曾當選第一屆臺中縣參議員。 #二二八事件 後遠離政治,又因繼之而來的 #白色恐怖,停筆將近三十年,晚年想為「#臺灣人」留下紀錄,因而重新提筆創作。

 

〈#山茶花〉(1940 年)小說以青梅竹馬的表兄妹「賢」「娟」的成長、戀愛為主軸。表兄妹命運各異,在殖民教育中出人頭地卻喪失故鄉,又或是在鄉野勞務中過活,卻盲目崇拜「#都會」與「#流行」。殖民地社會與人民的活力,在高度壓迫與競爭中耗費殆盡而難有豐富文化性的成長。本作為張文環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首次展現對 #殖民地社會、 #價值變遷 等問題的思考。

 

〈#夜猿〉(1942 年)小說描寫山村中從事竹紙業的石姓一家的生活。筆下細寫風俗民情,對庶民日常生活及情感的呈現相當生動入微,此外,也對 #資本主義 無孔不入的支配,提出了隱晦的批判。小說展示一個臺灣文化主體殘存的生存空間,帶著對舊社會的鄉愁,抵拒著皇民化的時局。

 

〈#閹雞〉(1942 年)以嘉義縣梅山鄉的山村為背景,敘述一間藥房,用一隻木頭雕刻的閹雞作為標記,這標記總被該村村民們相傳著後繼無人的預言。描寫女性受 #父權社會 #道德成規 的折磨及其掙脫,以尖銳、諷刺又兼具幽默感的書寫方式,巧妙地將臺灣民俗素材融合在小說中,呈現出在日本統治時期,落實臺灣土地的書寫方式。

 

張文環的作品中帶著濃厚的鄉土意識,兼蓄悲憫與批判,溫暖地描繪了庶民階層的生活態度與道德觀。寫作雖因二二八、白色恐怖等時代的政治高壓而中斷,晚年仍以跨時代知識分子的自覺創作,進行 #自我反省 與 #時代答辯。

 

誠如 #葉石濤 所論:「張文環文學的特質在於他濃厚的人道精神。透過臺灣農民被欺凌、被損害的悲慘生活的描寫,成功地闡明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裡的農民那謙和、樸實的普遍性靈。」

 

—————————

【2023讀台會|再訪日治時期小說】

 

此次選讀,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分為「漢文世代」、「日文世代」、「通俗文學」三個領域,各自選讀代表作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讓聽眾可以更深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文明。

 

坊間談日治時期小說,往往以「新文學」為主軸,忽略了通俗文學和若干「看似沒那麼嚴肅」的主題,因此,今年度讀台會講座將改變選文策略,同時帶大家閱讀名作與被忽視的作品。

 

希望這個調整,讓我們得以更全面的貼近,日治時期台灣人,他們的思想與生活樣貌。

邀請您參加,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朱宥勳老師,「讀台會2023」系列講座。

2308181

#2023讀台會 #朱宥勳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本篇發表於 讀台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