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會2023】在悖德裡發現的快樂:翁鬧〈天亮前的愛情故事〉、〈戇伯〉、〈港町〉

日期|2023/09/21(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在悖德裡發現的快樂
文本|翁鬧〈天亮前的愛情故事〉、〈戇伯〉、〈港町〉
出處|翁鬧《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如果出版社)

報名|https://ntp.pse.is/230921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2023_0921-03_

剛剛也說過,我想戀愛,一心就盼著愛情而已,只有愛情是我唯一的熱切想望。對於我這樣的廢材來說,本來就沒有所謂理想或者希望那種體面的東西。

——翁鬧〈天亮前的愛情故事〉

—————————

#翁鬧(1910-1940),號杜夫,1910年生於台中廳武西堡(今彰化縣內),5歲時被彰化社頭雜貨商翁進益收養。1923年,進入台灣總督府台中師範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演習科(教育專業)就讀,期間結識吳天賞、楊杏庭、吳坤煌等人,始接觸文學作品。

1929年畢業後任教數年,1934年即赴東京留學,自此展開文藝活動,作品多見於《臺灣文藝》。曾考取待遇優渥的內閣印刷局校對員,後因情事風波,遭長官撤職。頓失收入後,家產盡數典當,終客死異鄉,時年30歲。

其作品為都市文學的代表,主以日文創作,專營文學技巧,為台灣文學現代主義的起頭者,也是台灣現代文學作家首次將情慾融入作品中。其擅長心理分析,深受日本文學新感覺派影響,小說主題多與資本主義相關,深入人心的荒涼與寂寥。

〈#天亮前的愛情故事〉(1937 年)通篇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極盡描寫情慾之狂放與聯想。愛慕著來自北海道少女的敘事者,向對方盡情傾訴肉體結合的飢渴願望。此日治時期臺灣作家,首篇以明顯的獨白手法、刻劃性慾衝動為主要內容的小說,不僅強力訴求個人解放、從傳統道德枷鎖中解放性慾,還直接以肉體衝動作為核心題材。

〈#戇伯〉(1935 年)描述鄉村鰥夫,家境貧寒,家人多疾患,鎮日勞碌為求溫飽,辛勤的日子毫無展望,而後遇見死期卻又未果,貧窮似乎永遠不見盡頭。書寫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心境,及其與現代的互動衝突。

〈#港町〉(1939 年)以1920年代的神戶港口為背景,詳究神戶的風采,描寫港邊人們的邂逅與離別,故事線彼此相互穿插的群像劇,呈現時代的樣貌,也展現細膩的社會關懷。

「在觀點及表現上,翁鬧對於人類內心世界探索的興味遠甚於外在現實世界的觀察,小說充滿了現代主義的敏銳感覺、心理分析和象徵手法。日據時代的台灣小說,可說到了翁鬧的手上,才有獨樹一幟的表現,才開啟了另一文學藝術的嶄新領域。」專研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研究者張恆豪曾如此評價到。

崛起自左翼的浪潮之下,新感覺派強烈地衝擊來自殖民地臺灣的作家。語言與文化的交錯,帝國與殖民地的階序隔閡,碰撞出翁鬧筆下飽含浪漫魅力的糾纏。
日期|2023/09/21(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在悖德裡發現的快樂
文本|翁鬧〈天亮前的愛情故事〉、〈戇伯〉、〈港町〉
出處|翁鬧《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如果出版社)

報名|https://ntp.pse.is/230921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

【2023讀台會|再訪日治時期小說】

此次選讀,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分為「漢文世代」、「日文世代」、「通俗文學」三個領域,各自選讀代表作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讓聽眾可以更深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文明。

坊間談日治時期小說,往往以「新文學」為主軸,忽略了通俗文學和若干「看似沒那麼嚴肅」的主題,因此,今年度讀台會講座將改變選文策略,同時帶大家閱讀名作與被忽視的作品。

希望這個調整,讓我們得以更全面的貼近,日治時期台灣人,他們的思想與生活樣貌。

邀請您參加,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朱宥勳老師,「讀台會2023」系列講座。

2308181

本篇發表於 讀台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