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呢?算了嗎?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系列講座: 【記憶白色恐怖──從《殘骸書》談起】

 

日期|2023 / 09 / 16(六)14:00
主講|#陳列 / 作家、國家人權博物館首位駐館藝術家
報名|https://ntp.pse.is/230916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照片|印刻文學提供、陳怡絜攝影

#現場將同步販售#殘骸書

23091601

【引文與活動介紹】

本次講座邀請到國家人權博物館首位駐館藝術家,作家陳列老師擔任主講,引介他所撰寫的《殘骸書》。這本不帶控訴、充滿反思性的作品,帶我們細細地、緩慢地潛入轉型正義的闇黑迷宮。

從他描述已然泛黃的細碎,黯淡殘存的記憶,不斷閃現著過去鮮活的苦痛片段。這個既私密又普遍的歷史書寫,對己召喚、也對群眾的呼告著不可遺忘的集體苦難。

作者向外言說、溫柔並隱約地召喚集體覺醒之際,在轉型正義殘缺與等待之時,也是作者向內探求、自我救贖,仍執拗地保護人性的可能。

作者向我們幽微地示範了這樣「向外言說、對內探求」往來反覆的必要。作者每每面對黨國威權的斲傷,也將過去苦痛點點滴滴地沉澱下來,而飽受磨難的靈魂,藉著散文體、自傳式、見證性的書寫,在面對自己與他人時,聚攏出更為穩健、純練的力量。

陳列對其作品,自述如下:

《殘骸書》是一本以台灣白色恐怖為題材的散文冊。它的寫作過程極為拖磨,是一趟漫長而辛苦的追尋、思索和認知之旅:追尋記憶,追尋一長段被壓抑被掩蓋的歷史,追尋一群四散飄零、被貶抑、默默在社會喑啞角落自舔傷口的政治受難者;在遺址現地思索,在他們的口述中思索,在和他們的相遇相處中思索,在一些學者專家的研究論述中思索──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念頭、想法裡一再穿梭,以期能夠找到關於個人遭遇與時代過程的一些解釋。

但最後,我能找到,進而觀察和感知並且有能力表達的,其實大概就是一些殘存的、零碎不全的「心志的殘骸、肉身的殘骸、權力的殘骸、遺忘的殘骸、時間的殘骸」之類的東西而已。它不是對這段白色恐怖歷史的完整敘述。

這本書的重點也不在於書寫自己對昔日的記憶,而更像是在頻頻回看的過程中,試圖尋找著某種可以讓人共感同情並記憶這段不遠之過去的方式。它召喚歷史,反省現在,也想像未來。

它有所批判,但出發點是卡謬所謂的辯護者,而不是裁判者。它不是意識形態先行,不是頑固理念的宣傳,不是教條,不是定論,而常只是設問、質疑──質疑黨國威權曾有的壓迫與傷害,質疑社會的集體失憶和冷漠,質疑轉型正義目前的進度,有時也質疑自己,並且想要知道是否有什麼解答。同時也希望可以找到自己還喜歡、相信,並且願意追求的若干價值。
——陳列
【講者介紹】

●陳 列
臺灣本土重要散文家,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首屆駐館藝術家。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曾在花蓮任教2年。1972年因任教時的言論被捕入獄,罪名是「為匪宣傳」,監禁了4年8個月。出獄後寫作,他屢獲文學獎外,作品亦常收錄在重要年度選集與學校教科書中。他以詩學的角度,追索時代社會面貌,內斂沉靜中,帶著滔滔雄辯的力量。

【注意事項】
※ 本活動採報名制,請務必填寫正在使用之E-mail。
※主辦單位將於於活動前2日將寄送「行前通知」
※活動前請查收信件,若無收到請連繫主辦單位。

23091601

《然後呢?算了嗎?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系列講座介紹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人選之人》

本土政權完全執政
最後一年的轉型正義工程,
是否就這樣算了?

想想,轉型正義,我們「算了」什麼?
如果,都還沒算,怎麼算了?
要算了,才可以算了,不是嗎?

延續 2022 年的轉型正義講座,
邀請您一起來了解,
我們還可以為轉型正義做些什麼?

自 2022 促轉會結束,工作分散到6個部會,
行政院成立轉型正義會報,已經過了一年,
轉型正義工作,
至今未見各部會的法制化的成果。

放棄了嗎? 失望了嗎? 算了嗎?
我們再努力一下,
不要就這麼算了….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除了在2023年7-9月,邀請專家學者,
舉辦講座,讓我們更有共識之外,
也會結合、配合各民間團體
在 2024 年總統大選來臨之際,
本土政權完全執政的最後一年,
做最大的努力。

對於轉型正義之未竟,
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好不好?!

本篇發表於 轉型正義系列講座。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