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會2023】筆尖所能抵達的內在|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趙夫人的戲畫〉、〈午前的懸崖〉

日期|2023/08/31(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筆尖所能抵達的內在
文本|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趙夫人的戲畫〉、〈午前的懸崖〉
出處|龍瑛宗《龍瑛宗集》(前衛出版社)

報名|https://ntp.pse.is/230831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230831

陳有三已不再寄錢回家,一味地把理性與感情沉溺於酒中。在那種生活中,湧上未曾有過的陰暗的喜樂,拋棄所有的矜持、知識、向上與內省,抓住露骨的本能,徐徐下沉的頹廢之身,恍見一片黃昏的荒野。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龍瑛宗(1911-1999),本名劉榮宗,因「龍瑛宗」與其日語姓名發音相似便以此為筆名。1911 年出生於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今新竹北埔),進入北埔公學校就讀後開始學習日語,日後亦以日語為思考和創作的語言。從北埔公學校高等科、臺北商工學校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而受老師推薦進入南投臺灣銀行任職;然而,工作雖看似風光,但是在殖民體制下受到的日臺不平等待遇,帶給龍瑛宗巨大的挫折,只好趁工作閒暇時間寄情於文學閱讀及寫作。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1937 年)描寫青年在殖民時代下的苦悶,最終溺沉酒精。本篇是龍瑛宗的首部文學創作,初試啼聲即獲得日本東京《改造》雜誌小說徵文的佳作推薦獎,是當時臺灣作家「反攻中央文壇」的極少數作家,因此奠定龍瑛宗於文學界中的地位。

〈#趙夫人的戲畫〉(1939 年)寫出了殖民時代,女性渴望從父權社會秩序之中逃離的嚮往,文中也透過小說家角色「龍瑛宗」,表達文學映照真實人生的現象,以及龍瑛宗本人對當時社會讀書習慣的評論。

〈#午前的懸崖〉(1941 年)描寫「我」的朋友張石濤遭到家庭逼迫結婚,心另有屬的張石濤因此煩悶不已;而當家裡以手段誆騙張石濤時,張石濤一時激動欲尋死,引發風波。

「我以為殖民地生活的苦悶,至少可以從文學領域上,自由地作幻想飛翔來撫平。現實越是傷痛,幻想也就越華麗。」龍瑛宗在晚年曾經這麼說。龍瑛宗開始航行於文學汪洋的時刻,已是戰爭爆發,是為戰爭期的作家。在殖民威權的壓迫之下,文學創作難以呈現心意,而使龍瑛宗感到悲戚。戰後文學語言再度遭甫到來的中華民國殖民政府強制更換,龍瑛宗因此短暫失語,苦學華語,直到八〇年代才再次以不同的語言展現文學鋒芒。

在龍瑛宗的作品中,無論是日本殖民時期、戰爭時期、還是中華民國殖民時期,並不難看出文學在時代背景及政權下所受到的限制。但是,龍瑛宗獨特而浪漫的風格並未因此遭到罩翳,而是不斷層層覆疊出新的色彩,展現殖民時代下知識份子的以筆鬥爭的精神高度。文學家鍾肇政評論其為:「戰鼓聲中的歌者」。

 

日期|2023/08/31(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筆尖所能抵達的內在
文本|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趙夫人的戲畫〉、〈午前的懸崖〉
出處|龍瑛宗《龍瑛宗集》(前衛出版社)

報名|https://ntp.pse.is/230831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

【2023讀台會|再訪日治時期小說】

此次選讀,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分為「漢文世代」、「日文世代」、「通俗文學」三個領域,各自選讀代表作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讓聽眾可以更深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文明。

坊間談日治時期小說,往往以「新文學」為主軸,忽略了通俗文學和若干「看似沒那麼嚴肅」的主題,因此,今年度讀台會講座將改變選文策略,同時帶大家閱讀名作與被忽視的作品。

希望這個調整,讓我們得以更全面的貼近,日治時期台灣人,他們的思想與生活樣貌。

邀請您參加,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朱宥勳老師,「讀台會2023」系列講座。

 

本篇發表於 讀台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