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29(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革命的浪漫主義
文本|楊逵〈送報伕〉、〈鵝媽媽要出嫁〉、〈無醫村〉
出處|楊逵《送報伕》(遠景出版社)、《鵝媽媽出嫁》(遠流)
報名|https://ntp.pse.is/230629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我滿懷著確信,從巨船蓬萊丸底甲板上凝視著臺灣底春天,那兒表面上雖然美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見惡臭逼人的血膿底迸出。
——楊逵〈送報伕〉
—————————
一九三〇年代,日本從內地延長主義走向皇民化,殖民教育逐漸嚴格落實,台灣文學家的創作語言從漢文轉變為日文,作品開始與日本的文學界交流、往來。
另一方面,台灣的漢文文學因為缺乏教育的支撐,加上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後,日本殖民政府大力推廣的皇民化運動,厲行「國語常用運動」,報紙漢文欄亦遭到禁止。
台灣漢文文學雖然失去體制內傳承及發展機會,仍以通俗文學的方式在民間傳播,此時漢文文學的主題多為神話、科幻、推理、武俠等形式,卻充滿現代的元素。
#楊逵(1906-1985),本名楊貴,臺灣臺南人。十八歲時曾前往東京求學,三年後從日本大學專門部雯徐燁術科輟學,返歸台灣加入臺灣農民組合、台灣文化協會,領導社會運動,曾因反對日本殖民政府而入獄十次。
一九三四年,楊逵以〈送報伕〉(日文原標題〈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雜誌第二獎,是臺灣作家第一次進入日本中央文壇,也奠定了他在文學界的地位。
一九三五年,楊逵及妻子葉陶所創辦的《臺灣新文學》雜誌,不僅成為臺日作家交流的重要管道,更聯合日本的《文學案內》、《文學評論》等左翼文學刊物,一同討論如何建立起「殖民地文學」。
「我滿懷著確信,從巨船蓬萊丸底甲板上凝視著臺灣底春天,那兒表面上雖然美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見惡臭逼人的血膿底迸出。」〈#送報伕〉(1934 年)主角楊姓男子從臺灣到東京工作,希望改善家計,然而卻遇到欺詐勞工的老闆,絕望之際收到來自家中的書信……。
「『共榮經濟的理念』——我又想起林文欽君的著作來了。」〈#鵝媽媽要出嫁〉(1935 年)主角以種植維生,某日想起老朋友林文欽,是個樂善好施的經濟學家,希望研究出「共融經濟的理念」實踐理想。
主角醫院院長和主角購買兩百株龍柏,並與主角約定要替他找一隻母鵝。等到交易完成,院長卻刁難主角不願付錢,直到把母鵝帶給院長才付清款項。
「嘗聽人說『窮人是要證明書時才叫醫生的』,我現在才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意。」〈#無醫村〉(1942 年)預防醫師劉先生,在深夜時病人的家人前來求助,到家裡時,病人已經斷氣了。經過詢問,劉先生才發現病人家人長期使用民間藥草試圖醫治病人,然而病人的病情並沒有根除,才會釀成此狀。
雖然文學語言從漢文轉轉變為日文,但是「社會關懷」及「現實批判」的筆觸是有延續下來的。因為楊逵在文學理念、社會實踐、安方面的高度密合,楊翠老師曾用「三合一」來形容楊逵的文學體質。
二戰結束後,他原本期待「回歸祖國」,「祖國」卻以牢獄囚禁他。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因參與其中而入獄四個月;一九四九年,又因發表提倡釋放政治犯及和平解決國共內戰的〈和平宣言〉而入獄十二年。楊逵一生投入文學寫作及社會運動,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揭露社會不公及壓迫,被後世譽為是「知識份子的社會良心」。
日期|2023/06/29(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革命的浪漫主義
文本|楊逵〈送報伕〉、〈鵝媽媽要出嫁〉、〈無醫村〉
出處|楊逵《送報伕》(遠景出版社)、《鵝媽媽出嫁》(遠流)
報名|https://ntp.pse.is/230629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
【2023讀台會|再訪日治時期小說】
此次選讀,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分為「漢文世代」、「日文世代」、「通俗文學」三個領域,各自選讀代表作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讓聽眾可以更深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文明。
坊間談日治時期小說,往往以「新文學」為主軸,忽略了通俗文學和若干「看似沒那麼嚴肅」的主題,因此,今年度讀台會講座將改變選文策略,同時帶大家閱讀名作與被忽視的作品。
希望這個調整,讓我們得以更全面的貼近,日治時期台灣人,他們的思想與生活樣貌。
邀請您參加,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朱宥勳老師,「讀台會2023」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