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

220609

2019年6月9日,香港因反《逃犯條例》爆發前所未有的激烈抗爭。七百萬的香港市民中,近百萬人站上街頭,震撼世界!這一刻,他們為何挺身而出?

2019年2月,香港政府提出要修改法例,令在香港的「逃犯」可以被引渡到一些本來沒有引渡協議的司法管轄區(包括中國)。

當時許多組織與個人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反對修例,包括連署聲明、大規模遊行集會、國際遊說、不合作運動、罷工、破壞交通、暴力抗爭,以及其他表態支持的行動如「人鏈」、唱歌等。

《#逃犯條例》引起的反抗運動,結果對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產生相當的影響,也牽動著台灣在區域和國際上的自我定位和格局。對一國兩制尚保持一絲希望的人,最終幻滅;寄望中國極權體制的善意,註定失落。

▌背景:《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2019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主要為修改《逃犯條例》與《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以向中國、澳門和台灣等司法管轄區移交嫌疑人和進行法律協助。

草案提出後,便招致社會各方質疑和關切香港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的獨立性將被削弱。

香港大律師公會指出,《逃犯條例》修訂後會使香港可以利用「一次性」或「專案」或「特設」的協議,將嫌疑犯移交至中國各地。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人權監察、人權觀察就引渡法修訂建議所發表的公開信中,也提及中國已經有以逃稅等合法和非政治罪名,來檢控、監禁和平社運人士等的先例,所以也擔憂法條修訂後任何人被引渡到中國,都有遭受酷刑、虐待或是其他嚴重侵犯人權對待的風險。

然而,儘管港人極力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堅拒接受討論,並一意孤行繼續修定。

▌民陣發起69大遊行

經過激烈攻防後,5月20日,特區政府要求立法會繞過法案委員會,在6月12日直上大會審議條例,反對運動由此在5月底演變成社會運動。

6月2日,民間人權陣線(以下簡稱民陣)取得警方發出遊行集會不反對通知書,可於下午3時正出發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中央草坪遊行至金鐘立法會綜合大樓,通知書有效期至當晚23時59分,民陣希望能號召30萬人參與是次遊行表達對林鄭月娥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不滿。

遊行主辦單位民陣發起「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通稱「6月9日大遊行」或「69大遊行」,當日下午2時許,由於遊行人士已佔滿集合地點維多利亞公園草坪達到八成,所以民陣提早40分鐘在2時20分出發,而最後一批在起點集合的遊行人士於傍晚6時許出發,至晚上10時民陣宣布遊行結束。

民陣在遊行結束後公布參與人數達103萬,警方則稱有15.3萬人由維園離開參與遊行,在最高峰時有24萬人,民陣公布的數字超越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的約有50萬人,國際媒體廣泛關注這次反修例遊行,翌日登上《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美國印刷版頭版,周末登《經濟學人》所有大洲版本封面。

遊行過後,香港政府態度更加強硬,不停譴責示威者及打壓反對聲音,再次把民怨推高。這次「69大遊行」的規模於一周後便被打破,港人再發起200萬人、107萬人等大小遊行示威,參與其中的人,不乏到港旅客及在港生活的外國人。

▌香港政府將遊行定性為「暴動」

港府把港人和平示威表達訴求的活動定性為「暴動」,反對聲音越演越烈,香港警察打壓也越趨暴力。直至7月9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民怨沸騰下宣告《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已壽終正寢」(the bill is dead)。

然而,抗爭者認為「五大訴求」(不檢控示威者、取消暴動定性、追究警隊濫權、撤回送中惡法、林鄭月娥下台)未獲回應,香港民眾透過公民力量變化運動形式,持續進行長達數個月的大規模抗議。

從7月14日的沙田新城市廣場、7月21日的元朗事件、8月31日的太子站襲擊、9月29日的全球反極權大遊行、10月1日的國殤遊行,到香港遍地的示威遊行、和平抗爭:金鐘、上環、灣仔、旺角、沙田、北角、荃灣、元朗、中聯辦、立法會、機場、灣仔稅務大樓、香港醫院大樓⋯⋯香港人牽著手讓百萬人淹沒道路,也有人穿上護具帶著武器站在前方。

「第一顆子彈打進孩子的胸膛,子彈離心臟只有3公分的距離,只差一點點,真的只差一點點,他就會當場斃命。」/〈10月1日,沒有國慶 只有國殤〉

11月11日,香港人發起「黎明行動」,多間大學響應「罷工」、「罷課」及「罷市」的「三罷」,許多學生加入示威,迎來為期一個星期多的「圍城」。年輕示威者守護全港尬所大學,與使用大量催淚彈、橡膠子彈等多種武器的警方對峙,以傘做盾、砌磚防禦。中大、理大、城大、尖沙咀、佐敦等地成為重災區,圍城之內的人幾乎都是年輕的面孔,面對持續進逼的國家機器,他們用行動選擇自己的未來。

▌反抗的共同體

反送中運動一直持續到2020年1月新冠肺炎爆發,令很多街頭行動無法再進行為止,連續7個月的抗爭行動紛至沓來,數量上史無前例的行動和行動者,也引發香港政府大規模的拘捕和武力鎮壓,許多關注香港前途的人,心情也隨之起伏。

2019年夏天,很多香港人共同經歷傷痛、榮光、亢奮、憤怒,又再傷痛、榮光、亢奮、憤怒。許多個各自無眠的深夜、血汗混和腳步的日子、淚水和髒話伴隨著看直播的晚上,把支持運動的香港人縛在一起。

反送中運動始終強調香港和內地(中國)的最大不同,捍衛的是人權、法治以及自由的價值。不同的群體在沒有大台但面對強大暴力的情况下,各自戮力去思索自己可以為香港做什麼。這種身份認同,不能由某個政權強加,未必有偉大的藍圖,卻是由在其中的香港人一點一點實踐出來的。

反抗,意味著對現實的荒謬說「不」,同時也對其捍衛的價值說「是」。無數的香港人選擇起身反抗暴政,不僅是出於個人的義憤,更是實踐了「我反抗,故我們存在」,造就出一個新的共同體意識。

反送中運動根本地改變了中港關係、改變了香港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影響了台灣總統選舉、也令香港成為中美關係焦點之一。

#歷史上的今天 #6月9日
#香港 #反送中 #中國
#民陣 #身份認同

📝編纂:林志鴻(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本篇發表於 歷史上的今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