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台會2023】世界何時面目全非|朱點人〈秋信〉、〈島都〉、〈紀念樹〉

日期|2023/05/11(四)19:00-21:00
講師|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持|陳思妤(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專員)
主題|世界何時面目全非
文本|朱點人〈秋信〉、〈島都〉、〈紀念樹〉
出處|王詩琅、朱點人《王詩琅.朱點人合集》(前衛出版社)

230511-1-2

這天恰值星期日,車裏早就混雜著各色人等。斗文先生剛踏入車裏,不知怎的,一車視線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到他的身上來了。在車裏的時裝——和服、台灣衫、洋服的氛圍裏,突然闖進斗文先生的古裝——黑的碗帽仔、黑長衫、黑的包仔鞋,嘴裏咬著竹煙斗,尤其是倒垂在腦後的辮子……儼然鶴入雞群,覺得特別刺目。
他接著眾人的眼光,像受了侮辱,一時很難受,但旋即不以為意地斜著眼角,把眾人睨了一眼,泰然自若地坐下去。
出發的時間到了,當車長的笛聲剛在鳴響的瞬間,他急急的把兩耳掩住,塞避火車的汽笛,引得車裏一陣的哄笑。
——〈秋信〉

——————————

一九三〇年代,臺灣漢文新文學方興未艾。相較起獨闢蹊徑的賴和、楊雲萍、陳虛谷、楊華等人,朱點人、王詩琅、楊守愚等後起之秀,對於漢文文字的掌控程度更高;另一方面卻也對文學寫作本身所使用的「語言」發展出更深入的思考,而後引起臺灣文學史上第一次 #臺灣鄉土文學論戰。

#朱點人(1903-1951)出生於臺北艋舺(今萬華區),本名朱石頭、後改名朱石峰,「朱點人」、「描文」、「文苗」皆是其筆名。1933 年,朱點人與王詩琅、郭秋生等人組織「臺灣文藝協會」,並發行白話文刊物,雖然發行時間不長,但是對臺灣文藝進展具有重大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於中華民國政府暴虐統治,加上受到二二八事件刺激,朱點人加入臺灣共產黨,最終遭逮補,於 1951 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槍斃。

〈#島都〉(1932 年)轉換敘述視角的手段高超,讓讀者在知曉結果的狀況,從主角「史明」的觀點從頭經歷整個事件;〈#紀念樹〉(1934 年)描寫浪漫又帶有悲傷的愛情;〈#秋信〉(1936 年)則描寫清朝時期的秀才「斗文先生」,抗拒著日本政府的統治、和其所帶來的現代事物,去臺北參觀日本總督府所舉辦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劇情穿梭間,清朝老秀才在面對火車、看不懂的日文展覽、臺北街道建築劇變與不再被記得的撫臺衙,格格不入之感甚是為重,心中不禁百感交雜。

張深切曾評論朱點人是「臺灣創作界的麒麟兒」;朱宥勳老師亦認為其是「台灣現代小說史上的第一個天才」。朱點人的文筆細緻、新潮,時代反映與社會關懷所想又極為優雅,遺憾的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的文苗原本可以長成什麼樣的大樹了。

日期|2023/05/11(四)19:00-21:00
講者|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主題|世界何時面目全非
文本|朱點人〈秋信〉、〈島都〉、〈紀念樹〉

報名|https://reurl.cc/WDmeNy
地點|線上線下並行(視疫情狀況調整)
線上 ► GoogleMeet
線下 ►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北市松江路266號3樓)

【2023讀台會|再訪日治時期小說】

此次選讀,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小說分為「漢文世代」、「日文世代」、「通俗文學」三個領域,各自選讀代表作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讓聽眾可以更深入日本時代,台灣人的精神文明。坊間談日治時期小說,往往以「新文學」為主軸,忽略了通俗文學和若干「看似沒那麼嚴肅」的主題,因此,今年度讀台會講座將改變選文策略,同時帶大家閱讀名作與被忽視的作品。希望這個調整,讓我們得以更全面的貼近,日治時期台灣人,他們的思想與生活樣貌。

邀請您參加,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朱宥勳老師,「讀台會2023」系列講座。

alldt

本篇發表於 讀台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