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日治時期台灣反抗運動,從武力反抗轉為非武裝反殖民運動的轉淚點。
1921年1月30日,由 #林獻堂 代表的178位台灣士紳聯名簽署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第一次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要求日本設置台灣人的議會並開放民選台灣議員,此後運動便持續了14年之久,一共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15次請願。
1918年,由新民會、高砂寮與東京台灣學生會等團體推動的《六三法》撤廢運動,因爲有著被日本同化的疑慮,於是 #林呈祿 便從同化與拒絕同化之外,提出了第三條路線,也就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的路線,目的在於:「依日本憲政主義之精神,應設立台灣議會,將台灣總督府所擁有的立法權交還台灣人民。」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的遊行,一次比一次熱鬧、壯大,請願連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獲得不少親台派的日本議員和學者的注意與支持。1921年6月起,台灣總督府開始諮詢台灣人重要施政的意見,但日本統治當局認爲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包藏 #台灣獨立 的意圖,因而始終沒有在帝國議會成爲正式提案。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雖然以失敗收場,但此運動催化了後期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也是台灣人在日治時期爲期最久的公開政治運動。
(圖/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歷史上的今天 #1月30日